12月4日的暴跌,老韭菜们又在骂“该死的交易所插针”,为什么骂交易所?
前段时间,显而易见的数据是,未平仓的杠杆合约交易额又到达了新的高点,往往在这种时候,就有可能出现急剧的波动。
而这种波动,很多人怀疑是交易所干的,因为杠杆合约交易的最终对手盘其实就是交易所,交易所内部转账交易是不上链的,因此链上监控不到,让合约爆仓,得利的就是交易所。
因此,有着多年与交易所打交道的老韭菜圈子中,经常流传着如下的说法:
有交易所平台通过宕机、拔网线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滞,参与杠杆交易的消费者因无法主动平仓引发爆仓而损失惨重;
有一些不满足于仅仅赚取交易手续费的单机交易所,以赚取用户亏损为目的,与带单KOL在下沉市场收割合约小白;
同样,由于技术架构水平仍然参差不弃,一场“回滚”也有可能收回你的高额收益。
今天,就让我跟大家聊一聊缺乏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原罪,以及衍生出来的恶劣行径:插针、拔网线、杀猪盘……
黑幕一:一针插爆你的小心脏
插针就是在加密货币的价格震荡中,在某个时间点价格迅速冲高或下跌,然后又迅速的恢复到正常的价格水平。
时间会很短,可能只有几十秒。
比如,今年某天,币安交易所内,比特币原本价格是6万多美金,突然一下插到2万美金,然后又迅速收回来,而且这不是市场行为,是只有币安交易所才出现的情况。
一般来说,插针对于现货交易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插针是在瞬间结束的,靠人来操作根本是跟不上,也不会影响行情的整体报价,而且这是交易所的场内价格,其他交易所同时间内不会出现插针。
当然,如果事先挂了极高的价格或极低价格的单子,有可能在出现插针时以不可思议的价格卖币或买币,不过概率和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
但在合约交易中因为都是有仓位的,当价格猛涨或猛跌时会触发强制平仓机制。
而很多交易所使用自己的“场内成交价”作为衡量仓位风险的依据。
所以一旦出现插针,用户就会被强平爆仓,造成严重的损失。
出现插针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交易所的交易深度不足,也可能是交易系统不完善不稳定,但最让大家痛恨,也的的确确存在的,就是交易所故意操纵价格。
小交易所插针特别普遍,这类交易所往往以杀猪闻名,后面会单独讲到。
哪怕是币安这家最大的交易所,也以经常插针闻名。
比如今年,币安有天就对合约dot来了一针,原本30多美金的价格,直接干到0.2美金,只要你开多,爆你真的没商量。
而在去年,在币市信心不足时,币安曾经插了一根大阳线,直接把比特币送上了十万美元的价格,把看空合约尽数爆掉。
开一倍都爆你!
当然,不只是币安插针技术好,其他交易所也都是半斤八两,小交易所更是没节操。
黑幕二:交易所宕机拔网线
在合约交易中,当行情震荡,如果服务器稳定,投资者可通过增加合约保证金来避免爆仓的情况。
然而,长期从事合约杠杆交易的人,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行情出现大震荡时,该交易所不迟也不早,就在这关键时刻宕机了。
宕机后,显然你的手机和电脑端均无法进行任何追加保证金或者撤单止损操作。
等结束长达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1个小时的宕机之后,杠杆合约的账户毫无意外地因为爆仓归零了。
老韭菜们戏谑的称之为“拔网线”。
对于加密货币投资者们来说,如果是因为自己对行情误判,因操作失误导致的爆仓,自己理所当然承担损失,但若是由于交易所恶意拔网线而导致自己无法及时补仓,一般人就会难以容忍。
类似的悲惨经历在币圈交易所中并不罕见。
交易所拔网线不是稀罕事,一般大的行情波动就会这样,防止获利者套现。
对于交易所而言,拔网线与技术故障引起的宕机存在区别,前者存在恶意的主观行为,有后台操纵之嫌;而后者是非主观的技术故障,存在提升空间。
或许有技术原因,有老牌交易所,在最早搭建交易的技术架构之际不够完备,随着用户量扩充较快,交易所不得不在原有架构上以打补丁的形式来更新,导致遇到一些极端行情容易崩盘。
但也的确会有强大的动力驱动交易所主动这么做。
由于杠杆倍数范围较大,为了应对极端行情带来的穿仓风险,各大交易所运营团队都采用了风险储备金机制来补偿穿仓损失。
而合约平台的风险储备金多数源于用户爆仓强平后的,交易所在接管价和强平价之间赚取的价差收益,或者是自动减仓后的资金。
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交易所被迫承接大量爆仓单。
若无法马上找到高于成本的对手盘卖出,且巨额损失超出风险准备金的承受能力,那么亏损将由盈利用户承担。
但如果让盈利用户承担巨额的抵扣,恐怕会造成用户流失,而交易所又不想承担,所以就“巧合”地宕机了。
此外,交易所的收入往往以币本位计价,如果币价急跌,引发合约市场连环爆仓,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交易所资产也会迅速缩水。
对于交易所来说,拔网线争取爆仓单找对手盘消化的时间,也能够有效抵挡资产抛售引发的急速下跌,控制现货价格,这是一个何乐而不为的生意?
黑幕三:“杀猪盘”交易所与带单老师联合做局
拔网线尚且还存在客观因素,确实偶尔会有技术原因,那么一些单纯以收割投资者为生的“杀猪盘”交易所,则是合约市场中的真实黑暗面。
此类交易所的对手盘即为交易所本身。
为了招徕用户,往往以高返佣招募带单老师,或者拉人进带单群,利用投资小白亟需一套简单投资方式和方法论的心理,引君入瓮。
这类交易所的盈利方式在行话中被称作“吃客损”,也叫“吃头寸”,意为吃掉客户的损失,把客户在这里亏掉的钱,当成是利润大家一起分。
这些交易所的目标用户十分明确,收割对象往往都是对行业了解不深的小白,并非币圈资深用户。
这类用户或是被来自交易所的一通电话邀请进入免费带单群,或是加入了某财经KOL的行情分析群。
在前者场景下,这些山寨交易所通过灰产数据交易精准获取炒币人群,谎称三大交易所客服以增加用户信任,将用户拉入免费带单群,实则在群里发布十分诱人的高昂收益率晒单,吸引用户去其山寨交易所。
后者则是通过丰厚返佣待遇,招徕区块链或者炒股社区的财经大V,将用户引流至其平台。
这类交易所的逻辑是,为了吸引用户,带单老师会先给到点位让用户小赚几笔,后面等用户赌性上来,交易资金越来越大,杠杆越开越高,最后后台操纵上下插针定点爆仓。
更有交易所仅仅设置50倍以上的高倍杠杆,直接省略低倍杠杆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带单群通常是这样的:新的一天,带单老师往往会发布“今日操作建议:***附近多单上车,止损**,收益**个点出。”类似的实操点位信息,同时一些跟单者就会排队发出“已买进”的信号。
这些KOL都有后台,可以看见他邀请链接下每个用户的开单点位。
他们可以计算这个点位,和平台合伙定点爆破这些单子。
与此同时,这些交易所也会有自己的交易团队,在知道用户所有下单数据的前提下,反向开仓,赚爆仓的钱。
吃客损的收益比赚交易手续费挣钱多了。
这类山寨交易所为何还能生存至今?
其实,这些交易所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杀猪盘”背景,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的人。只要没被查,去玩的韭菜真是源源不断,因为合约太赚钱了。
黑幕四:“回滚”魔术手,把投资者赚到的钱又收回来
“回滚交易”也是许多交易所耍赖坑钱的手段。
回滚为通信软件工程术语,指的是程序或数据处理错误,将程序或数据恢复到上一次正确状态的行为,回滚对程序员意味着非常严重的失误。
回滚次数往往与程序员的薪金直接联系。主流互联网公司通常都将回滚定位为最严重的事故。
然而,加密货币交易所却可能主动回滚。
近几年来,包括一线交易所在内的大部分平台在发生期货合约价格异常事件时,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回滚方式挽回损失。
一些交易所也会将回滚写进用户协议中:在发生有人为恶意操控市场情况下,平台有权利通过交易回滚的方式消除不良交易产生的影响,遂作出合约交易数据回滚的决定。
在合约市场中,通常表现为:平台将把所有币种的当周、次周、季度合约数据回滚至改天某一时段,也就是异常交易发生时,此后所有的交易操作将不作数。
在定义有关回滚必要性的问题上,监管机构与第三方评估单位显然是缺位的。
而当权利被交易所掌握在手中,其决定的合理性往往备受质疑。
尤其在合约市场这类多空博弈市场中,数据回滚相当于要求盈利的做空投资者将“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不免引发诸多争议。
滥用回滚就不怕用户流失吗?
用户流失和真金白银流失,一些交易所是宁愿选择前者的。
交易所的回滚公告
防踩坑指南:不要开杠杆、选择头部交易所
加密货币合约交易江湖险恶,投资者要如何避免踩坑?
一定要避免去“杀猪盘”、“吃客损”的交易所。
对于一些老能看到收益率特别离谱的交易所,尤其是那种老有人想方设法给你点位的,包括跟单产品,带单团队,分析社区,千万别进,搞不好499把镰刀,就1个韭菜。
想要分辨是不是“吃客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加交易所客服,问能不能带单合作,要一份KOL合作方案。
对于宕机、拔网线、回滚交易这类往往成为“罗生门”的情况,防止掉坑的办法,那就是不要开高倍杠杆。
最讨厌拔网线的人应该是那些做了高倍杠杆的人,和想要抄底的人,其实对现货持有者,基本就无所谓了。
甚至,现货持有者会认为,插针爆仓,是稳住市场态势的行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在牛市中,每一次未平仓合约太多时,只有爆掉这些合约,现货价格才能更轻松上走。
现货投资者几乎没有爆仓的风险,对于他们而言,最担心的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以及市场缩水风险。
而针对回滚交易,则要把头部交易所与小交易所分别看待。
头部交易所有时候回滚交易对大家都好,比如因为黑客攻击,大部分人都亏了,只有黑客赚了,这种情况大家都愿意回滚交易。有一些小交易所回滚交易纯粹是玩不起就掀牌桌。
总之,要选择大的交易所,小交易所就别去了